meeting table, patras
你今天有開會嗎?開了什麼會?跟誰開會?開了多久?你還記得哪些結論呢?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

你喜歡開會嗎?

引導師 Viv 最近有幾次談到關於 Meeting (會議) 這件事,我覺得有幾個不錯的提醒,我加上自己的經驗與你分享。

Agenda 之外,更重要的是保持彈性

Viv 說

It goes like this: to have a productive meeting you must have a pre-agenda and stick to it. That’s the secret of better meetings.

Bollocks.

什麼意思?她說,「進行一個有效會議的秘訣,就是要有事先預定好的議程,並且要強力執行到底。」「胡說!」

議程的目的是提供 structure (結構)、control (控制) 和 certainty (確定性),會議過程中也比較容易找到人負責,這都是好的部份,但這些都可能是另一種壞的開始:缺乏彈性。而這個彈性空間,卻有可能是另一個創新突破的開端,就看你容許不容許這種 uncertainty (不確定) 發生。

9 個讓你保持彈性的好方法

Viv 建議:

1. 注意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準時開始,準時結束 (Be clear about the start and finish time, and actually start and finish on time.)

這個和引導一場好的 Workshop 的 7 個關鍵因素中,注意 Workshop 的開始與結束的時間有異曲同工。

2. 可以早結束就早結束 (If you finish early, finish early.)

該結束就結束。如果有結論或有行動計畫,很好,不要浪費時間,趕快開幹吧!如果沒有,而且覺得此次會議沒有希望產出,那麼提早結束會議也不失為一個選項 — 因為沒準備或是不想談,拖再久也沒用,還不如散會,經營下一次的會議比較實際。

3. 讓所有人都知道會議的目的 (Let everyone know the purpose of the meeting.)

目的是目的,議程是議程,議程不會是目的。讓與會者知道開會目的比知道議程要更重要。你想一想就能理解,誰會為了「今天的議程很精彩」,所以我來參加會議?不都是因為「今天開會的目的很重要」而來的嗎!

4. 換個地方開會 (Meet somewhere else.)

會議室一成不變,在裡面所談的議題即使不同,人的習慣卻很難改變。換個地方,換個心情,或許同樣的議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5. 試著不要有桌子看看 (Get rid of the tables.)

會議室的桌子,認真的人拿來寫筆記,記錄重要事項;事不關己的人用來上 Facebook、Google Plus、MSN,看網路新聞。移開之後會有什麼改變?你試試看就知道!

首先你會覺得很尷尬,因為沒地方躲藏;然後你會覺得不方便,因為 NB 沒地方放,又不能打開;然後你會希望會議趕快結束,但是又不能沒有結論,因此必須更加專注地開會。然後奇蹟就發生了:會議開的很快就結束,結論也有,行動計畫與方向都出來了。

如果移開桌子還不夠,要不試試「站著開會」呀!

6. 聽聽別人怎麼說,注意發生了什麼事,保持好奇心 (Listen to what people are saying, notice what’s happening, be curious.)

Viv 說:

If you’re not sure how to do that, the first step is to stop talking; the second is to stop planning what you’ll say when others have stopped talking.

會議中,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做,第一步就是停止說話,第二步就是停止當別人沈默時你盤算著要說的話。

「天吶!」你說,「這不是一片沈默嗎?」是的,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一點,「沈默」帶有一種神奇的力量,除非你體驗過,否則你一定會受不了,跳出來打圓場,然後不知所云,最後會議草草結束。

嘿!這是需要練習的,而且是放膽的練習。不過,注意呀,不要在大老闆面前玩太大,被釘可別說我沒提醒你。

7. 如果是數個主題集合的會議,不妨試試 開放空間科技 (Open Space Technology) 的型態,讓參與會議的人主動參與有興趣的討論 (If you must cover various topics, create an agenda openspace-style and allow people to self select what discussions they will take part in.)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使用 Open Space Technology 的型態來探討議題與發掘新機會,上個月,8 月 12 日在天籟溫泉會館和 60 多位中階主管一起用 OpenSpace-style 的會議方式,以 SKS 為架構談管理議題,共度 2 個小時的會議。題目是他們自己當場訂的,組別也是他們自己選的,雖不是完整的 Open Space Technology,但是效果不錯。

Viv 說的好:

Don’t fall into the trap of believing that everyone must know about x, y or z. If it is important, they’ll know about it.

的確,這是一個陷阱:認為每個人都必須知道 x、y 或 z。相信我,如果參與者覺得是重要的,他們一定搶破頭都要知道,反之,如果不是,硬逼他們進去一個小組談,談再久也不會有什麼進展。

8. 在會議時間內創造彼此對話的機會 (Use the time you would have spent in a meeting for conversations.)

「對話」所創造跟凝聚的力量很大。注意,對話不是「討論」,從對話中找到共同的意見和不同的法,如果你試著這麼做,

You might be surprised by what emerges from this simple shift.

9. 從小處著手 (Start small.)

大家應該都算是會議室老手,待久了,難免會有一些慣性。誰做哪個位置、誰先開口說話、誰一開口大夥而就不約而同地眼神飄散。你能夠嘗試改變一下嗎?Viv 說:

Make a small change, but make a change. Don’t wait for someone else. You are someone else.

是的,一個小小的變化可能帶來大大的改變。不要等待別人 (someone else),你是別人 (someone else)。不信下次開會時,你問一下坐在你旁邊的那一位:「誰是別人?」試試看!

 

Table of Librarians

結語

「你喜歡開會嗎?」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你覺得會議的成效如何?」可能好回答一些。

關於會議可控制與不可控制的部分,你拿捏得如何?會議中一定有確定性和非確定性因素交互出現,問題在於你可以忍受多少在你所預備、所能理解、所能掌握之外的對話與討論。

如果你想要擺脫太多沒有意義、沒有效率的會議,Viv 的建議,你參考看看:

If you really want to break out of the habit of too many unproductive meetings, the answer isn’t more meetings or more structure – it’s less.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