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這一場導讀會有兩個原因:
- 敏捷大大 Vince Huang 的推薦場,當然要去。
- 聯合翻譯者 陳穎堅 是啟發我研究情境規劃 (Scenario Planing) 的老師;在 Facebook 經常看到他關於此書的分享,也引起我的興趣。
以下是我分享當天兩小時導讀會之後的心得,會跳過太多內容。想瞭解本書所談到的五大組織類型核心框架,你可以先去讀 Vince Huang 的整理。
這本書非常容易讓我讀進去
這是一本原書的『插圖入門版』,本當讓人容易讀,但是,當我在導讀會現場翻開這本書讀了 10 分鐘之後,看著插圖和大標題,我開始向同桌的伙伴講起這四種顏色所代表的組織和其意義、講這些組織的特徵、然後映射到我所知到的公司和內部組織,然後說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
伙伴一邊翻閱他的白色 Kindle 一邊說 (後來才知道他看的是《重塑組織》中文版本):
雖然今天是出版日,但你真的之前沒看過嗎?
是的,沒有讀過。這樣你就知道有多麼簡單讀進腦袋去了吧!(難是難在要吐出東西來呀!)
五種組織、五種顏色
透過顏色來想像組織的特性。
作者 Frederic Laloux 弗雷德里克.萊盧 談到青色組織,他是這麼說的:
一個嶄新的意識階段… 青色組織…是世界… 是一個召喚我們發現和走向真實自我、展開我們獨特潛力、釋放我們與生俱來天賦的地方… … 是一個召喚我們發現和走向真實自我、展開我們獨特潛力、釋放我們與生俱來天賦的地方… 擁抱『青色』視角的人,學會放下預先設想的『應該』是什麼,並學會聆聽內在聲音,活出生命對個人的召喚。
這真是一幅烏托邦式的美麗新世界。
再加上書裡有一個插畫用階梯把四種組織由下而上堆疊起來,讓人從視覺上就認為應該是『向上爬』。我差一點就把它當作是心靈雞湯給灌了下去。
然而,隱約覺得真實世界不是如此。
組織是要『轉型』,意識是要『進化』,但真是所有組織都應當是如此地『青色』嗎?
直到我看到另一張插畫,方能解釋我心中疑惑。
現實世界的組織是『混和』的,不一定是『融合』的
這個插畫是放在〈沒有一個組織是100% 『橙色』或『綠色』的。〉的標題旁邊。
我想到的是:
假如這一棟大樓就是一間公司,組成這間公司的組織有不同的顏色。
各種不同業務和職能和職能的組織,搭配上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成熟度,加上面對詭譎多變的外在環境挑戰,如果只有一種顏色,那真的是太可怕又難以想像。
所以我認為,現實世界的組織型態是混合而成的。
於是我有了以下的心得速寫。
心得一:什麼是面對高度不確定性 (Uncertainty) 未來、擴展未知邊界的組織型態?標準答案是:青色組織。
但這世界會按照『標準答案』和你一起跳舞嗎?我認為不會!
心得二:不是所有組織都必須變成『青色組織』。組織的成熟度、文化都會有影響,重點在於『精妙的平衡』。
不只是要『平衡』各種顏色而已,還要夠『精妙』。但,如何才能做到『精妙』呢?
心得三:瞻前顧後、左顧右盼、看自己的碗也關注田裡的菜
無論是哪一種顏色,或處於哪一種階段的組織,要 Inside-Out,也要 Outside-In。
看看
- 外面的環境如何?
- 組織要面對什麼?
- 組織想達成什麼?…
想想
- 組織的狀態如何?
- 組織準備了什麼?
- 組織發展有什麼障礙?
- 組織願意付出些什麼?…
心得四:對話才是關鍵。在組織與人、組織與組織之間。
心得三的便利貼寫完,看到英文副標題:To Join the Conversation on Next-Stage Organizations (加入下一階段的組織對話) 時,Conversation 這個字特別跳出來引發我思考。於是我提問:
- 為什麼要對話?
- 為了要營造組織與人、組織與組織ˋ之間的對話,你做了什麼?
- 既然是要往『下一階段』,那麼你知道『這個階段』的組織狀態了嗎?如果不知道起點,就算知道終點也於事無補,因為根本無法啟程出發啊!
心得五:組織必須不斷平衡『執行』的僵化和『實驗』的混亂。一切都是為了探索未知邊界。
聽到導讀人 Diana 講了兩次 Experiment (實驗),刺激我想到:
- 琥珀色和橙色組織強調的科學方法和流程比較像是在按部就班地執行某些任務;
- 綠色和紅色則是比較有動能地在做實驗,只是一個比較有規範,一個比較靠草根 (蠻力)。
心得六:『執行』與『實驗』跟組織的穩地度有關。震幅越大越不穩定,但能突破框架的能量就越大。
反之,越穩定的組織越難突破。
總結
以上是我在導讀會當下的心得。在還沒認真讀書之前,六張便利貼速記我的想法。
歡迎留言互動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