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Posts

你為他加油或讓他漏油?
By曾憲鈺
幼兒園傳來「加油、加油」和「漏油、漏油」的呼喊聲。應該是趁著有陽光的日…

來一場 User eXperience Innovation Process Workshop 吧
By曾憲鈺
Design Thinking 講了那麼久,終於到了 華碩 第一場 U…

研究是知,執行是行。知行合一
By曾憲鈺
「知先行後」是常態,尤其是越複雜、越不瞭解的主題,越需要在行動前瞭解狀況。
但企業往往以沒有足夠的資源 (時間、金錢和人力) 為由,在不甚瞭解時就開始採取行動,有時候會「賓果」「正中紅心」,更多時候卻是「白費功夫」「打水漂」。即便如此,也要能做到「行先知後」,不要只行動而忽略檢討行動的成敗。
如果當下的限制條件更多,採用「邊知邊行」也是一種方法,知與行頻繁地對焦,確保方向趨近一致。
如果是限制條件多,參與方也多,那麼採取「行先知輔」(臺北體育館品牌空間再設計案的經驗) 也是可以的。
實務上總歸一句話:「知行合一」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若力有未逮,「知先行後」、「行先知後」或「行先知輔」都是可行的,保持彈性向前行。

一個華爾街逃兵的告白:Disrupt Myself
By曾憲鈺
Disrupt 這個字很有趣,就中文翻譯來說,有破壞、分…

瞭解你的 User Journey
By曾憲鈺
前幾天朋友在 facebook 裡面提到去一家燒烤吃到飽餐廳的經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