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CPBL中華職棒臉書
出處:CPBL中華職棒臉書

逆襲是如何發生的?

從預賽到決賽 (11/13~11/24),台灣在 2024 世界棒球 12 強賽中,總共打了 9 場比賽,最終以 4:0 完封日本,奪下台灣在棒球 3 大國際賽的首座世界冠軍。

台灣隊除了在賽前被日媒評為整體戰力倒數第 2 之外,在台灣也被質疑沒有大咖參戰,認為只要能贏個一兩場就算是達成任務,然而,台灣隊卻是一路過關斬將,有攻有守地成為世界冠軍。 投手們車輪戰、鐵牛棚扛得漂亮、打擊大爆發,而且守備幾乎滴水不漏,這些是怎麼發生的?

對呀,怎麼發生的?以往不是攻擊貧打嗎?不是投手容易被打爆嗎?守備細膩度不夠,失誤連連嗎?怎麼像是一夕之間全部被逆轉了?

關於「目標」的聯想

看到隊長陳傑憲在打擊過程中的笑容,看到選手休息區中大家專注卻融洽的嬉鬧,我感受到這一代的台灣選手有著以往不一樣的氣質,除了紀律之外,最大的差異是這些散發出來自信與融入比賽的情緒。

「就只有這樣嗎?」我還是想找到蛛絲馬跡來解釋這一切。然後我看到教練群的賽後訪談,有林岳平的有高志剛的,我想到《為什麼偉大不能被計劃》(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 The Myth of the Objective) 這本書我所讀到的核心概念:

「目標管理」(Objective Management) 長期以來佔有事件與活動發展的主導地位,但「目標」本身有其侷限性, 它會「欺騙」(deception) 個人或組織團體,忽略達成目標過程中的創新、創意與創造,那些意料之外的成果被視為成功阻礙。
有另一種思維角度是「非目標管理原則」(Non-Objective Principle),強調以探索新奇事物為導向,而非追求特定目標,讓個人或組織團體成為尋寶者 (treasure hunter),沿路收集墊腳石,追隨興趣與直覺,保持開放的心態,樂於探索各種可能性,而非執著於既定的目標。
等到墊腳石夠多,成功 (不是那個自以為的目標) 自然而然來臨。

書中有一段講到這個關鍵:

成功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對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保持開放態度。在這個環境中,既定目標帶來的假表象可能會欺騙我們,但看穿它可以帶來解放和自由。取得偉大成就的人願意放棄原來設定的目標,並在新的機會出現時,勇敢地抓住它。在此類情況下,重要的是避免被鎖死在最初的宏偉目標上,對目前的墊腳石可能帶來的結果保持關注和開放。

The key is to be open to change, to a shifting landscape where appearances can be deceiving yet liberat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great achievers are willing to abandon their original objectives and spring for opportunity when it arises. What is important in these scenarios is to avoid locking into rigid commitment to the original ambitious objective, and instead remaining mindful and open to where the present stepping stone might lead.

回顧 2013 年世界棒球經典賽

台灣隊與日本隊在 2013 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就交手過,那年在東京巨蛋 是台灣最接近能擊敗日本的一次。台灣領先了大半場,但日本一路纏鬥,又把比分追平,然後台灣又在 8 局下得分領先。直到在 9 局上半 2 出局後,日本隊靠著關鍵盜壘和安打攻下追平分,比賽又一次回到原點。10 局上,日本隊持續再靠 1 支安打、1 次保送、1 個成功的犧牲觸擊,加上一棒適時的高飛犧牲打,打回這場比賽的致勝分,台灣隊就以 3:4 飲恨落敗。

「就差一個好球就能贏日本」的遺憾,一路壓著那一代選手,11 年了。

關鍵問題來了:在那之後,台灣職棒各球團有把「打敗日本」或「雪恥復仇」當作目標嗎?球團戰力補強有以「重新站上東京巨蛋並且奪冠」為目標嗎?

沒有!

「做好自己的本分,為團隊做出貢獻」就是一種非目標管理原則的展現

我不是說台灣隊參加 2024 世界 12 強棒球賽沒有目標,而是過去這 11 年,各球團、各球員選手、各教練團、各幕後團隊都在默默地按著自己的腳步向前進,然後遇到國際賽就再次集結起來,結束後又各自回歸崗位。「拿下世界冠軍」不是一個被計畫的目標,而是在看似鬆散的各自發展中,收集墊腳石、探索新的可能性,不執著於某些既定的目標,最後,這一切匯集在一起,水到渠成。

如果你去看更多台灣選手或教練團的賽後訪談,應該會聽到很多類似「做好自己的本分,為團隊做出貢獻」這樣的說法,其實,安靜下來,往「目標」的反方向想想,這不就是「非目標」嗎?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