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一次公開分享過去半年的研究主題:情境、場景、故事、劇本、人物誌。分享平台是香港大學商學院,根據直播平台統計,觀看人數截至 6/1 上午 10:00 有 1,546 人次。為方便台灣讀者學習,我用一篇文章來向你講解。
這個分享主要是回答兩個問題:
- 為什麼造場景就是寫劇本?
- 什麼才是劇本的核心?這個核心跟設計服務或開發產品又有什麼關係?
本文推薦閱讀的書: 《Save the Cat! 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You’ll Ever Need》Blake Snyder — 先讓英雄救貓咪: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 《Save the Cat! Goes To The Movies》Blake Snyder — 先讓英雄救貓咪2:好萊塢賣座電影劇本大解密 《韓劇如何講故事》鄭淑 《經典人物原型45種:創造獨特角色的神話模型》施密特 《三國志的世界:東漢與三國時代》金文京
第一部份:設計場景就是編寫劇本
有看過電影或電視劇的你一定能夠明白:只要有一個好的劇本,導演的功力還行,製作團隊就可以製作出耐人尋味、讓大家喜愛的影視作品。那麼,『劇本』和『場景』有什麼關係呢?
先解釋什麼叫做『場景』。來看第一個講到場景相關的英文字:Scenario,這個字源出自拉丁文 Scena,它其實是一個戲劇用詞,原意是『人在舞台上的活動』,有人上台表演、有人表演完下台,有人在舞台上展開其他活動。所以,『有人在舞台上活動就叫做情境』,這個容易理解。這裡有另一個值得我們去問的問題是:
那麼,舞台是什麼?
我給舞台的定義是:
舞臺就是現場。『現』是時間;『場』是空間。人在時空之中真實的現場就是情境。
所以,要描述情境就必須要有『時間 (現)』、『空間 (場)』、『人』和『活動』。仔細想想,這不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真實的生活樣貌嗎?我們都活在時間之中、空間之內,都以各種不的活動事件串聯成一天的生活、一個月或是一年的任務,甚至是一生的歲月。因此,只要是人,都活在情境之中。
為了更好地解釋在中國普遍的用詞叫做『場景』,我刻意把『情境』單獨地提取出來,姑且給他們『情境1』、『情境2』、『情境3』、『情境4』吧。把這些情境串聯起來成為一個『情境流』(Scenario Stream),我就為這個『流』取名為『場景』,也就是英文的 Context,在台灣的翻譯更多時候是叫做『脈絡』。
有了基本的定義之後,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設計場景就是編寫劇本』這個問題了。
首先,不論你向誰學編劇、看哪一本編劇教科書,或是誰教你說故事,不論你是追隨哪位名家大師的步驟 - 光是我就看過有 7 步驟、15 步驟和 22 步驟的方法,我總結最基本的要素有三個:人物、情節和環境。把這三要素和情境或場景的定義對照起來,就會發現其相似之處。
我的參考書:
人還是人;舞台對應環境;活動對應情節。因此,場景就是人在舞台少的活動,寫劇本就是描述某個人在什麼時空環境中發生了哪些情節事件。這兩者不就是同一件事情嗎!
第二部份:好劇本的關鍵是要有豐滿的人物和充足的情節
由我來解釋編劇的關鍵說服力很弱,但是,如果讓韓劇編劇家的編劇老師來說,會不會更有說服力呢?
《韓劇如何講故事》的作者鄭淑說:
只要把角色塑造好,一個韓劇就已經成功一半。而另一半,要靠情節推動。
細數你這幾年追過的韓劇,是不是這樣呢?套路要嘛失憶、要嘛變身 (男變女或女變男)、鄉村女愛上多金男… 但你還是追下去,為什麼?因為人物角色。
第三部份:人物角色才是關鍵核心
為什麼是人物角色呢?
鄭淑還說:
編劇第一步不是想情節,而是設計角色。因為劇本最後是要人來演的。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最直觀的要素,不是情節,而是人。
以圖中的女孩來說,這是一個在家辦公的情境,而且是凌晨三點一個人在家辦公,累了,需要一杯咖啡提神醒腦,一邊工作、編輯文檔,還要一邊和同事即時通訊對話。
這個劇本要回答的一個基本問題是:女孩是誰?
緊接著問題就會是:她為什麼這麼晚了還要工作?她是接受了什麼任務?她在跟誰通話?她完成後會怎麼樣?
這就是先設計人物角色,再發展情節事件。
我在編劇課裡聽到老師說:
一部戲要精彩,它的角色就得有魅力。那些經典影視劇,到最後你可能記不起它的情節,但它的角色一定會深深地印在你的腦海裡。
我不會完全記得〈未生〉裡的 張克萊 在那個情節橋段說了什麼,但我記得他的個性和善意的初心;我也不記得〈李屍朝鮮 (我知道改名了,但這名字好記有梗)〉裡的世子在每一次逃亡和抵禦殭屍中發生的事情,但我記得他困難過程中如何在不斷成長,最後弒父拯救王朝,卻選擇隱居退位,留下非李氏的新生世子。
當我們愛上了劇中的主角,他所做的一切事情,我們就會去為他/她找到合理的解釋,就向你所愛的每一部戲劇電影中的人物一樣。
有一本我在五年前買的書的書名就能很好解釋如何讓觀眾愛上人物角色:《先讓英雄救貓咪》。這裡的『救貓咪』不必是真的救一隻貓咪,只要是一些小事在戲劇電影的開頭,讓你能迅速瞭解這個人物角色的特質,你就有機會在後來的景節發展中愛上他/她。
以我最近追完的〈鬼滅之刃〉來說,第一集的前 6 分鐘裡,主角炭治郎背著沉重的炭塊要到村子裡賣炭,途中先是說了一句:希望能賣完,帶點好吃的回家給弟弟妹妹們,到了村子,正式的『救貓咪』任務就開始。村民湧上來,說感謝炭治郎上次如何幫他做了什麼、當下要炭治郎過去既幫他做跟賣炭無關的事情,甚至有一個被主人誣陷說打破杯盤的家僕衝出來向哭訴,要他炭治郎『聞一聞』,證明他是無辜的插曲,當然,炭治郎也一一的『救了好多貓咪』。
才 6 分鐘,我就知道以後我會跟著炭治郎去打怪,我會愛上這個這麼貼心的主角。
要愛上主角,除了第一步要先讓他/她『救貓咪』之外,還要凸顯他/她的個性。編劇老師說:
性格決定命運,編劇要從人設的角度來設計劇情。情節要符合人物可能的反應;要根據人物的性格弱點去寫;根據人物的邏輯去寫。
有一個寓言故事是這樣的:
蠍子無法過河,在岸邊看見一隻青蛙,蠍子說:青蛙啊青蛙,求你背我過河吧,沒有你,我一輩子也到不了對岸。 青蛙一臉驚恐地說:怎麼可能背你呢?你一螫我,我就變成你的食物了。 蠍子急忙解釋:不會的不會的,我如果螫你,我不就淹沒在河裡了嗎?我怎麼可能這麼做呢? 青蛙想了想:也對,沒人會拿自己的命開玩笑。於是就讓蠍子跨到背上去,往對岸划水過去。 到了河的中間,蠍子的尾針果然高高舉起,往青蛙身上刺了一下。青蛙尖呱一聲,毒液讓牠漸漸失去意識,牠說:你不是說不會嗎?這樣你會一起死的呀! 蠍子一臉懊惱地說:我也不想螫你呀,但是,我真的沒辦法,因為我是蠍子,而你是青蛙啊。
是的,蠍子針螫的行為就只是牠作為蠍子最自然的反應罷了。這就是『性格決定命運』的最佳寫照。
因此,當劇作家的寫作遇到瓶頸,《經典人物原型 45 種》中說道:
故事寫不下去,大多數時候問題並不出在你的故事上,而是出在你的角色上。
如果你不認識你的人物角色,你就沒辦法發展故事,寫作當然就會停止。
這裡有編劇老師教我的兩個提醒:
1. 驅動故事的不是情節,而是人物。
讓人物角色推動故事發展,而不是叫人物角色拋棄自己的性格特質去符合情節。再怎麼奇妙玄幻的情節,配上一個格格不入的人物角色,一點吸引力也沒有。
2. 吸引觀眾的不是邏輯,而是情感。
有邏輯很好,但邏輯本身並不能吸引觀眾,唯有當觀眾在情感上認同了人物角色,知道他/她的喜好、厭惡、恐懼、悲傷等等情緒,觀眾才會用他/她的邏輯 (或稱價值觀,或世界觀) 來解釋所面對的每一個抉擇。
結論
《三國演義的世界》裡面有一句道,故事要
先有人物,才有故事。人物就像是種子,一旦種下,就會長出枝繁葉茂的故事。
換句話說,人物角色才是一切故事的根本。
轉換戲劇語言到設計語言,既然
- 造場景就是寫劇本;
- 劇本三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
- 人物角色才是關鍵核心。
那麼消費者或用戶就是造場景的關鍵核心。用一句話作為總結,就是:
找到精確的人物角色/人物誌 (PERSONA) 這顆種子,才能編寫精彩的產品與服務的故事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