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r Posts

讓自己避免損失的「反脆弱力」
今日所處的環境越來越複雜,日後也不會更簡單,更無法預測。能分出高下優劣的關鍵,就是面對危機挑戰的應變能力,我謂之敏捷力,對個人、對企業皆是如此。
總統大選前最後一波廣告的拼場
明天就是台灣的總統大選了,選前最後一天,我想來比較雙方陣營的最後一波廣…

兩種專業能力在 AI 時代需要情境規劃 (附下載)
一個值得思考並採取的行動:Adopt scenario-based planning 情境規劃。
從三件事開始做:
1. 以更全面的思維來思考業務
2. 構建未來的各種情境
3. 測試其策略計畫在這些情境下的彈性

研究是知,執行是行。知行合一
「知先行後」是常態,尤其是越複雜、越不瞭解的主題,越需要在行動前瞭解狀況。
但企業往往以沒有足夠的資源 (時間、金錢和人力) 為由,在不甚瞭解時就開始採取行動,有時候會「賓果」「正中紅心」,更多時候卻是「白費功夫」「打水漂」。即便如此,也要能做到「行先知後」,不要只行動而忽略檢討行動的成敗。
如果當下的限制條件更多,採用「邊知邊行」也是一種方法,知與行頻繁地對焦,確保方向趨近一致。
如果是限制條件多,參與方也多,那麼採取「行先知輔」(臺北體育館品牌空間再設計案的經驗) 也是可以的。
實務上總歸一句話:「知行合一」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若力有未逮,「知先行後」、「行先知後」或「行先知輔」都是可行的,保持彈性向前行。

《設計的法則》費茨法則 (Fitts’ Law)
瞭解設計的法則是基礎 我曾經介紹過《設計的法則》這本書,其中已經談過〈…

人多好辦事?你該考慮 #links
團隊人數越多,其對於結果的預測就越過於自信。實驗中找了 267 位 UCLA 的 MBA 學生,隨機分組後,設定任務:用 50 個樂高積木排出一個特定的「樂高人 (LEGO person)」頭像。各小組有 30 分鐘時間討論要如何完成「樂高人任務」,並在 30 分鐘之後要提出預估的完成時間。
結果是:(以下為平均值)
2 人一組 – 預估 23 分鐘完成;實際完成時間 36 分鐘;
4 人一組 – 預估 30 分鐘完成;實際完成時間 52 分鐘;
4 人一組的信心比 2 人一組的要強 30%,但效率卻低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