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裡強調實踐「執行力 (Execution)」去鞏固市場,和開發「創新力 (Innovation)」去打開新活路,這兩者有什麼不同 (或相同)?是衝突對立的兩股力量?還是相輔相成的加乘力量?
《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 獲利世代:自己動手,畫出你的商業模式 的作者 Alexander Osterwalder 在〈Why Execution and Innovation Are Fundamentally Different〉這一篇文章裡有一段影片,你可以先觀看,或是直接跳到後面,我會先大略地翻譯,然後加上我個人的解讀:
一個向左 Improve,一個向右 invent
以商業模式既存性和新穎性拆分出兩個方向。既存的商業模式強調改善,新穎的商業模式則是個發明。
先看左邊。企業已經擁有一個或多個既有的商業模式,企業很熟悉它們的運作方式,而且企業裡的各個組織都被設計並執行這些模式並逐步改進。企業非常瞭解市場的週期與客戶的喜好,因此企業可以做出 (相對) 準確的銷售和增長預測。
左邊的關鍵字是 改善 (Improve)。
再看右邊。企業有一個或多個新創的、待證明有效的、待發展的商業模式,企業裡的組織必須去測試它們。與左邊改善型相反,右邊的一切通常是處於未知的環境之中,企業必須去接觸客戶並瞭解市場,所以要求精確的銷售或增長的預測數據,在這裡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右邊的關鍵字是 發明 (Invent)。
去執行或去尋找
左邊的改善行動必須透過執行力 (Execution) 的貫徹,右邊的發明行為,則是一個尋找 (Searching) 最適合的商業模式的過程。
不同的遊戲規則
要改善既存的商業模式,獲得更大更多的利益,企業可以制訂其行動計畫 (Plans) 以對應不同的業務預測模型 (Forecasts)。透過各種分析方法就能夠知道採取哪些方式有效哪些無效。在這裡,失敗是個罪過 (影片原文:Failure is not an option. 失敗不是一種選擇)。
另一方面,對於未經證實的商業模式,詳細的計劃書反而是無價值的,對業務績效的預測是沒有意義的。企業必須要做許多小實驗 (Experiments) 來測試那未經證實的商業模式和其中諸多的假設,並從這些連續的小實驗 (影片原文:continuous small bets,連續的小賭注) 中學習 (Learn),然後再改進或調整 (Pivot) 所設計的商業模式,直到能確定它真的可行。
影片的最後
Existing and new business models require completely different thinking, different rules, differen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to succeed.
Are you able to play both games in parallel?
既有商業模式和新商業模式需要完全不同的思維,不同的規則,不同的組織結構去運作方能成功。
你的企業能同時玩這兩個遊戲嗎?
我的三點補充
第一,兩種數據類型的對應
對企業來說,有兩種數據可以反映其經營績效:第一種是財務數據 (Finance),是已經能夠營利的企業才能看到的數據,也是評估一家公司經營狀況的客觀指標;第二種是業務數據 (Business),是公司在新創 (Startup) 階段看的數據,因為新創公司沒有財務數據、僅能靠業務數據判斷其生死存亡。
以 Alexander Osterwalder 的圖來看,左邊的 既有/執行/改善 看的是財務數據,右邊的 創新/發明/尋找 看的是業務數據。
第二,尋找 可重複 且 可規模化 的商業模式
矽谷知名的創業導師 Steven Blank 說:
Startup is a temporary organization designed to search for Startup is a temporary organization designed to search for a repeatable and scalable business model.
Startup 是一種暫時性的組織,存在的目的是尋找 可重複 且 可規模化 的商業模式。
可惜的是,有些 Startup 急於長大,在還沒找到商業模式前,已經把自己定位成一間必須符合管理「(生)產(行)銷人(事)(研)發財(務)」等組織架構的公司。最後讓參與其中的團隊成員痛苦不堪。這一點容我日後專文闡述。
第三、對應到精實創業的模型
實驗 (Experiement) — 學習 (Learn) — 調整 (Pivot) 的循環,跟《The Lean Startup》精實創業 的 開發 (Build) — 評估 (Measure) — 學習 (Learn) 有一點相像。再以 Eric Ries 精實創業的三步驟:最小可行產品 (MVP) — 軸轉 (Pivot) — 驗證式學習 (Validate Learning) 和 Alexander Osterwalder 上述的內容比較,更可看見其內涵是完全一致。這一點我日後再專文闡述。
總結
無論你所在的地方是大公司或新創公司,你必須知道,Execution 和 Innovation 是兩種不同的思維。
面對這兩者,你所要提出最適當的問題,不是問它們有什麼異同;而是問自己,我準備好要面對另一方的衝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