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間流傳著這樣一個關於數羊的故事:
一個關於搶羊的故事
一個在大草原上牧羊的牧羊人,某天遇到一個西裝筆挺又精神抖擻的年輕人。
年輕人對牧羊人說:
你有這麼多隻羊,應該很難管理,光是要搞清楚有多少隻就很困難了吧!
我可以告訴你這些羊有多少隻,但作為代價,你要把那隻羊送給我。
年輕人用食指頂了下眼鏡,露出自信的微笑指著遠方那隻活動力最強的羊。
牧羊人同意。年輕人就打開電腦,快速地敲擊鍵盤,看他熟練地連上衛星,找到這個區域,拍下照片並進行影像辨識,沒 5 分鐘的時間,他轉頭對牧羊人說:
你的這一群羊總共有 561 隻,現在,我要帶走剛剛我指定的那一隻。
牧羊人接話,道:
感謝你啊!
但稍等,你看這樣如何,如果我猜出你是什麼職業的、是哪間公司的,你能不能把這隻羊還給我?
年輕人心想,猜職業已經不容易了,還猜公司哩!於是回答說:「好啊,你猜!」
牧羊人說:
你是諮詢顧問,而且是麥肯錫的。
年輕人十分訝異,驚說:「哇!你怎麼知道!」
牧羊人說:
因為,
第一,你告訴我的事是我已經知道的;
第二,你要帶走的不是羊,是邊境牧羊犬。
是誰的問題?問題是什麼?
所以,如果把牧羊人比喻作企業,那這個揶揄玩笑性質的故事的結論會是什麼?
從企業的回覆來說,結論可能是:顧問或諮詢公司所提出的建議或方案,都是企業已知的,而且他們缺乏行業領域知識 (把牧羊犬誤認為羊)。
但真是這樣嗎?
當在華碩電腦任職時,我就親耳聽過總字輩說:「顧問,你說的我們都已經知道了,然後呢?」也聽過各單位員工表達「還要派多少人跟顧問說明我們的流程他才懂?」這些都呼應了上述故事的結論。
然而,這些結論只是表層看似合理的觀點。真正該問是:是誰的問題?問題是什麼?
總字輩要解決問題、員工要「教會」顧問、顧問要瞭解狀況,三方都有各自的目的,如果沒有對焦而發生錯位,那結果就是一場災難。
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
故事中的牧羊人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是要「知道有幾隻羊」,那牧羊人自己就有很多方式可以得到答案。例如他可以一隻一隻數,數完的再送進羊圈;也可以分群數羊,順便分群管理。總之,搞定這 561 隻羊是牧羊人可以做到的,這位年輕顧問的功用似乎不大。
如果牧羊人要管理 2 個牧場呢?3 個牧場?10個?還是土法煉鋼用數的嗎?
當企業規模變大,顧問和資諮詢公司的價值就展現出來了:用對方法做對事。
年輕人用衛星照片和影像辨識的方式得到「有幾隻羊」的答案,對那個管理一個牧場的牡羊人來說,效益的確不大,但是對另一個管理 10 個牧場的人來說,卻能大大地提高效率,只因為用了對方法。
結語
顧問和諮詢公司要為企業客戶「找到對的問題」,並且提供「對的方法」。
企業本身要能辨分辨「對的方法」和「適合的方法」,要知道「對的」不一定是「適合的」。
舉例來說,「設計思考」是對的,但不一定是適合的。為什麼企業「導入設計思考」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因為企業不適合,適應不良。學了一堆方法,就像把一堆武器掛在身上,真正要用的時候卻拿不出來一個來用。
說不定企業只需要一把七大武器之首—折凳—即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