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問起我之前關於 innovation process 的簡報,翻找了一下,發現 2009 年 1 月 12 日分享《決定未來的10種人》中的簡報中,有一頁是這麼寫的:
魔鬼代言人 – 殺死創新的 9 種方法:
- 權威恫嚇他
- 嘲笑他、諷刺他
- 「專業一點好不好!」
- 改派任務給他
- 拖延,等他自己放棄
- 拒絕投入資源
- 用例行事務壓垮他
- 追求完美,不准犯錯
- 「想當年…」
嗯… 你經歷過哪一些呢?或你正在其中幾項裡呢?
朋友問起我之前關於 innovation process 的簡報,翻找了一下,發現 2009 年 1 月 12 日分享《決定未來的10種人》中的簡報中,有一頁是這麼寫的:
魔鬼代言人 – 殺死創新的 9 種方法:
- 權威恫嚇他
- 嘲笑他、諷刺他
- 「專業一點好不好!」
- 改派任務給他
- 拖延,等他自己放棄
- 拒絕投入資源
- 用例行事務壓垮他
- 追求完美,不准犯錯
- 「想當年…」
嗯… 你經歷過哪一些呢?或你正在其中幾項裡呢?
領導者要學習的,不是花時間去克服或戰勝恐懼。
而是學習帶著它上場,學習與它共處,
只不過別讓它成為你行事判斷的核心驅動力。
大企業進入到新興市場時會面臨的一個陷阱:刪減功能以降低價格 (Trying to reduce the price by eliminating features),為什麼會發生呢?文中舉了八〇年代中,美國車廠設計新車進入印度的小故事說明。破解之道,還是那句老話:Go out of the building, meet with your customers in their field.
創新管理之三步驟打造商業模式:1. 建構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ing);2. 系統性思考 (System Thinking);3. 精實創業 (Lean Startup)。建構商業模式的目的不僅是針對問題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更是要能創造價值、傳遞價值,並從客戶端獲取當有的報酬,而當中量測好與壞的指標就是黏性 (Traction)。
有這種經驗嗎:
遲遲無法決定一件事情做或不做,以致於讓自己一直處在「未來不確定」的感覺之中,直到有一天,你決定做 (或 不做) 那件事,然後一切都開朗了起來。但是,你卻感到失落,因為那長時間與你相伴的「不確定感」在你下決定時的剎那不見了。你茫然、你難過,甚至你懊悔當時沒能好好跟那感覺說再見。
這個工作坊我玩得很開心,參與者也很盡興,我知道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心流 (Flow)」被引導出來,貫穿整個時間和空間。事後回想起來,我不太記得我是怎麼帶領每一個遊戲的。我沒在投影片上寫任何遊戲規則,卻能把每一個細節印記在腦海中,清楚地講解並示範每一個遊戲;我也也太記得遊戲之後的反思是怎麼開始或結束的,只知道我把握 ORID 的對話原則,讓參與者安靜地連結現場所看所聽所學和日常工作或生活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