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看到為了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所舉辦的公聽會,柯文哲醫師在其中一場中以「政策要考量哪些事」破題,他說:

一、你希望 50 年後的台灣是什麼樣子?
二、你現在所作所為是不是朝那個方向前進?

這個論述簡單夠力,但我想更深入地探討第一點。

用情境規劃解釋

我想到在情境規劃《Scenario Planning: The Link Between Future and Strategy》這本書裡第二章提到 情境 (Scenario)、預測 (Forecast) 和 願景 (Vision) 的差異,他指出,

 forecast, … a description of a relatively unsurprising projection of the present.
預測,是從現有的觀點推論出不太令人意外的未來。

vision, a desired future.
願景,是一個期望的未來。

而情境既不是預測,也不是願景,

A scenario is a well-worked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can conceivably happen?’’ Or: ‘’What would happen if. . . ?’
情境是仔細思考過後,回答以下這兩個的答案:「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或「如果 … 的話,那情況會如何?」。

用另一種方式解釋。

three-types-of-futurs-5

當我們站在現在想未來時,我們會有一個我們想要的、期待會發生的未來 (desired future),稱之為「願景」。

three-types-of-futurs-6

但願景不一定會發生,我們通常都會做一些評估,或許引入分析模型,從過去的數據推算未來最有可能會變成的樣子 (probable future),稱之為「預測」。而預測的未來和願景並不一定會是同一個結果。

three-types-of-futurs-7

但是因為「未來是不可測的」,有許多風險和各種的不確定因素掌握在別人或其他方手裡,這樣的動態並不是把願景訂出來、用模型導出「預測」的結果可以應付的。所以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就是未來是一片混沌模糊,各種可能都有 (possible future),稱之為「情境」。

three-types-of-futurs-8

除了真的時間到了,否則誰也不知道 5 年、10 年 之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情境 ≠ 預測 ≠ 願景

在眾多的可能情境中,我們可以預測最有可能的一種,但是這跟我們起初設定的願景根本不一樣。所以情境規劃的精神之一,就是必須時常推演各種情境,亦步亦趨地揭露不確定性和風險,並修正當下的策略。

服貿協議的爭論在於搞混這三件事

這次服貿協議的爭論,可以用剛剛說的情境、預測和願景來看。

政府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按照 〈多國貿易分析模型 (GTAP Model)〉模擬市場開放及陸資來台之效益後提出,通過服貿之後,可以為台灣創造 11,380~11,923 個工作、增加 GDP 0.025%~0.034%、國民所得增長多少 … 等,這些都是「預測」,是以過去資料推估模擬未來可能的狀況。按中華經濟研究院所說,他們用的「最新版資料庫」是 2007 年數據 (見《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問答集(Q&A)整體面》第 15 頁),距今已經有 6 年多的時間,其中還夾了 2008 的金融風暴,我不知道這對於模擬結果有沒有影響。

政府在這基礎上提出:(見《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問答集(Q&A)整體面》第 5 頁)

希望藉由兩岸經貿往來的正常化及制度化, 充分利用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好處,確保業者能享有協議中的市場開放利益,也為下一階段洽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及「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鋪路。… 吸引外資投資,… 增加國內就業機會… ,擴大我國內市場規模,更有利繁榮本地經濟。… 擴張服務業的輸出能量,擴大整體服務產業的規模及商機。

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願景」,頂多是方法,是達成預測結果的途徑 (forecast path)。那願景是什麼?在此我姑且說政府將預測結果當作願景吧。

而民眾不斷地提出質疑。以博客來網路書店創辦人張天立在公聽會上提出的一個項目為例:雖然出版業沒在開放之列,但印刷業和書商通路業若被陸資掌握,出版社出書沒人印刷,或印刷了沒人能賣,最後只能出版一些「被許可」的書籍,這是一種變相的言論自由箝制。這就是各種可能狀況中的一個,也就是「情境」。(還有許多情境,請自行 Google。)

當人民不斷地提出「情境」挑戰「願景」或「預測」,而提出願景的一方卻不願意面對這些「假設情境」,或是針對假設情境提出因應對策,雙方當然沒有交集,當然會有爭論。

結語

最後,回到上圖再看看。民眾講得是灰色那一大包,政府卻堅持將來一定是藍色那一個,你認為呢?

還有,如果願景是以「希望」兩個字當作開始,那麼你其實已經先輸了一半,因為,要成功:

There is no hope!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