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振興方案的點子,有人推好讚,有人罵浪費,有人說歧視。本文不是要告訴你怎麼預購、怎麼買、怎麼拿、怎麼用、去哪裡用… 那些你網路查一下就有了。本文要跟你說的是:這個政策背後的設計原理到底如何解釋。

就用行為經濟學中的『心理帳戶』和『私房錢效應』來解釋。

心理帳戶

『心理帳戶』這個理論的提出者是 201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知名的行為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 理查.塞勒 (Richard Thaler)。

相對於真實生活中的帳戶而言,幾乎每個人都有好幾個心理帳戶。所謂心理帳戶是指,人在思考金錢相關問題的決策時,並不會按照真實帳戶裡的成本收益去計算,而是會在心裡創建出分門別類的心理帳戶,分別計算。以下舉兩個的例子:

例一:演唱會門票 vs. 現金

考慮以下兩種準備去參加音樂會的狀況,你的決策會偏向哪一個。

狀況一。你花了 3800 元在網路上買了一場音樂會的門票,在去音樂會的路上,你發現票券不見了,你知道售票亭還在賣票,票價還是 3800 元,你會再買一張嗎?

狀況二。你準備了 3800 元現金要到現場售票亭買票,在去買票的路上,你發現 3800 元不見了,你皮包裡的錢還夠,你會掏錢再買一張嗎?

實驗顯示,狀況一,掉了票券的人中,大多數會放棄繼續再買票去聽音樂會;狀況二,掉了錢的人,大多數會選擇繼續花錢買票。這是不是有點奇怪。從傳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明明都是真實帳戶裡損失了 3800 元,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同的行為反應呢?

塞勒解釋,這就是心理帳戶。每個人有多個心理帳戶,每個帳戶都是專款專用,帳戶裡的錢是獨立的,不能互相替代。

在這個例子中,買了票的 3800 元出自『休閒娛樂心理帳戶』,如果掉了一張票之後再買一張票,等於決策者必須花 7600 元聽一場演唱會,這時候決策者就會開始思考:7600 聽一場演唱會,值得嗎?不值,超過它的享受價值,所以就不願意再去買票。那麼,掉了 3800 元現金的人,因為這錢是出自於『現金心理帳戶』,和音樂會是弱關連,因此即使錢掉了,也不會影響再去買票聽演唱會。

例二:真無線藍芽耳機

你搜尋真無線藍芽耳機已經很久了,最近你鎖定一款性能佳效果好的耳機,恰恰這幾天有促銷活動,買就加送 1 年保固,你心癢癢的,唯一的困擾就是有點貴,7990 元超出你的預算,於是你一直忍著。直到一個半月後,在你生日當天,你興沖沖地下單買了這個耳機。沒有送 1 年保固、價格還是一個半月前的價格,對你來說還是貴,看起來條件都不如當時,為什麼你還會出手去買呢?

因為這兩筆錢你所要動用的錢來自不同的心理帳戶。如果一個半月前買,那麼錢是出自『日常開銷心理帳戶』,一個半月後的生日當天買,錢則出自『犒賞自己心理帳戶』。同樣的錢,出自不同心理帳戶,評估決策的價值就不樣。

心理帳戶就是你心裡的小豬撲滿

小豬撲滿就是形象化的心理帳戶。想像一下在你心裡有好幾個小豬撲滿,每個撲滿都有一個標籤,看看那些標籤,是不是有『日常開銷』、『外食便當』、『悠閒休憩』、『特殊節日犒賞』、『投資理財』、『管理規費』這些呢?

就像我的社區管理費和停車費今年被雙漲,這種無可奈何並不會影響我少買幾磅耶加雪夫咖啡豆,因為『管理規費』多花的錢 (小豬撲滿裡的錢變少了) 並不影響我花在『悠閒休憩』的錢 (小豬撲滿裡的錢沒變化) 啊。

私房錢效應

以真實帳戶和心理帳戶的角度來看,錢就是錢,但人心中對錢的價值定義並不一樣。試想,你手裡正拿著一千元,可能是你辛苦工作之後從 ATM 領出來的錢,也可能是統一發票中獎在便利商店拿到的錢,你會用同樣的態度去花用這一千元嗎?不會對吧,一個是小心翼翼,一個則放寬心胸想買就買。這可以稱之為私房錢效應,是心理帳戶的一個現象解釋。

塞勒在《推出你的影響力》一書中寫到一個關於賭場的例子,可以很恰當地解釋私房錢效應:

在賭場裡也可以看到心理帳戶在運作。有時候你會看到某位幸運的賭客在進場後没多久就贏錢了,接著你會看到他把贏來的錢放入一邊的口袋,他自己的錢則放在另一邊 (這是另一種心理帳戶)。

賭客甚至為此發明了不同的名稱,贏來的錢叫作『賭場的錢』(house money),放在不同的口袋是為了『用賭場的錢繼續賭』,彷彿那和别的錢有所不同。實驗證明人們用賭場的錢賭博時會更積極。

同樣的心理也會影響從不賭博的人。當投資獲利時,人們比較願意用『贏來的錢』玩大一點。同樣的道理,人們獲得意外之財時,比較可能衝動大買奢侈品,但若是慢慢存下來的錢,則往往捨不得花,縱使那些存下來的錢完全閒置著。

利用心理帳戶所設計的振興三倍券,有效

簡單地說,振興三倍券就是民眾花 1000 元現金,買到 3000 元的振興券。

在真實帳戶裡,初始的 1000 元是真金白銀的 1000 元,換到的 3000 元則是代金券;在心理帳戶裡,這筆錢會被分配到兩個完全不同的帳戶去,初始的 1000 元是『現金心理帳戶』,可以用來買各種東西或處理各樣事物,但是,拿到手裡的 3000 元,不管是不是真的現金,總之能夠拿去買買買,它就變成是一個賺到的小確幸,屬於『振興消費帳戶』,用來買過去只花 1000 元做不到的事情。

再者,這花 1000 元得 3000 元所多出來的 2000 元,就是上述的『賭場的錢』(house money),是私房錢性質的錢,所以使用起來會更輕鬆,當然也更奢侈和放肆。

結語

你可以做一個實驗:預備好你真實帳戶裡的現金 1000 元,帶你拿到 3000 元之後,靜下來想個十秒,這筆錢是不是被你默默地放進了一個叫做『我要去花錢什麼都好』的小豬撲滿?

其實不用等到那時候,你現在想像一下,這念頭你早就已經萌芽發生了,不是嗎!

理查.塞勒 (Richard Thaler) 的著作

不當行為:行為經濟學之父教你更聰明的思考、理財、看世界》(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贏家的詛咒:不理性的行為,如何影響決策?》(The Winner’s Curse: Paradoxes and Anomalies of Economic Life)

Similar Posts

2 Comments

  1. 嘛特, 是您創造的嗎,還是 唐 x 鳳。 智商 是用來這樣整人的嗎 真 它 x 的 夠了。

  2. to 111:
    人家這篇只是在解釋原理,你智商低,不懂就不要吵。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