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by No-longer-here from Pixabay

創意創新設計界流傳亨利·福特的故事,說他曾經說過:

如果你問人們要什麼,他們會說想要一匹更快的馬。

「更快的馬」的意義

雖然並沒有證據表明他曾經說過,但這句話某個程度上來說也是對的。人類只會,也只能想到線性發展的產品,非線性對人類思維就是一個挑戰。就像電子郵件 (email) 不是從傳統郵政系統中發展出來的一樣。

所以,有些創新講師會用這個「傳說」來闡釋一個道理,大意是:

亨利·福特要解決的是人類移動,從 A 點 到 B 點的本質問題,更快的馬是其中一種解決方式,但亨利·福特最終的創新是 Model T 的生產線,創造出一部能讓中產階級消費得起的汽車。

避免致命的結論

我承認,我在課堂上也用過這樣的論點,甚至我揶揄那匹「被亨利·福特拋棄的那匹馬」來提醒要適時篩選研究時所得到的數據。我認為用在企業或學校的課堂教學上沒什麼問題,但一定要提醒學員避免得出一個致命的結論:

別因為亨利·福特沒有照消費者說的「要一匹更快的馬」去執行,就妄下結論:「既然用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我們就不必浪費時間去問,只要照著自己想做的去做,然後放到他們面前,然後再來修改。」

嘿,注意!這是極危險的結論。用戶研究的確很耗費精神和資源,是一件很吃心力的工作,但不能就因此不做這件事。

用戶研究不可少

實際的親身案例是在 2012-2013 年,那時跟著極聰明又自信的老闆「閉門造車」,搭配一位天才程式設計師 (他一人就能完成所有開發工作),開發一款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使用的手寫筆軟體,上線後沒激起什麼漣漪,然後就被用戶拋棄了。

在那之後,我經手的「每一個專案」都有設計研究 (design research) 作為前導,用戶研究 (user research) 就是專案流程的標配。而這個必經的流程中,「訪談用戶」(user interview) 就是每次必做的研究活動。所以,「問用戶」是絕對必要的,但不能只是「問用戶」做什麼 (what) 怎麼做 (how to),更重要的是為什麼 (why) 這麼做。要探索用戶活動的內在與外在動機 (interanl/external motivation)

只有在瞭解了這些之後,才有機會真正重構設計挑戰 (reframe design challenge)

快馬與馬屎的迷因

說到重構 (reframe),讓我們回到亨利·福特那個年代,想像一下:

天氣很好,豔陽高照;西裝筆挺的男子和撐陽傘的優雅女子,走在人行道上;馬路馬路,馬走的路;男子和女子走著走著,嗯,有點怪味道,女子碎步跟上男人大步快走;對街朋友呼喊男子名字,一興奮,偏離走道,噗嗤,Shit!是的,是 Shit!馬的 Shit!

如果亨利·福特真的問過路人,他們會說要「更快的馬」,還是「我可以不要馬屎嗎?」都有可能,誰知道,說不定被亨利·福特拋棄的不是一批更快的馬,而是一沱足夠臭的馬屎呢!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