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新創不新創,商業的本質還是必須回到「投入現金,賺取現金」上來看,這背後通常可以「效率」來解釋,或大家常聽到的「#週轉率」。
最近因停車位和是否佔用公用資源營利的爭議而被討論的 oBike,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每台單車的使用率,也就是剛剛所說的效率。
低使用率代表低效率,也就是每台單車能為公司賺錢的能力低,這樣的生意不是個好生意。
無論新創不新創,商業的本質還是必須回到「投入現金,賺取現金」上來看,這背後通常可以「效率」來解釋,或大家常聽到的「#週轉率」。
最近因停車位和是否佔用公用資源營利的爭議而被討論的 oBike,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每台單車的使用率,也就是剛剛所說的效率。
低使用率代表低效率,也就是每台單車能為公司賺錢的能力低,這樣的生意不是個好生意。
那麼,為何中國和新加坡會前仆後繼地投入這市場呢?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那種高來高去,用資本去打仗、殺滅敵人的故事,我沒興趣研究,只想回到「效率」這個本質議題上。
所以,oBike 的問題不在車要停哪來或怎麼停,在「效率」。
自從我去年 (2010) 趁著在西雅圖時買了 iPad 之後,我的閱讀…
上次我講到 OOBE 之後,我又想到多年前的一段經驗。我用對話的方…
作為一個「引導者」、「用戶研究員」和「產品經理」這三項鐵律原則值得刻在心上時常提醒鍛鍊:
(1). “Be a learner, not a hero.” 去學習,不是去當英雄。(2). “Be a bridge, not a beacon.” 成為橋樑,不是燈塔。(3). “Be a listener, not a giver of advice” 去傾聽,不是去給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