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新創不新創,商業的本質還是必須回到「投入現金,賺取現金」上來看,這背後通常可以「效率」來解釋,或大家常聽到的「#週轉率」。
最近因停車位和是否佔用公用資源營利的爭議而被討論的 oBike,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每台單車的使用率,也就是剛剛所說的效率。
低使用率代表低效率,也就是每台單車能為公司賺錢的能力低,這樣的生意不是個好生意。
無論新創不新創,商業的本質還是必須回到「投入現金,賺取現金」上來看,這背後通常可以「效率」來解釋,或大家常聽到的「#週轉率」。
最近因停車位和是否佔用公用資源營利的爭議而被討論的 oBike,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每台單車的使用率,也就是剛剛所說的效率。
低使用率代表低效率,也就是每台單車能為公司賺錢的能力低,這樣的生意不是個好生意。
那麼,為何中國和新加坡會前仆後繼地投入這市場呢?
無論是哪一種說法,那種高來高去,用資本去打仗、殺滅敵人的故事,我沒興趣研究,只想回到「效率」這個本質議題上。
所以,oBike 的問題不在車要停哪來或怎麼停,在「效率」。
一個朋友分享他的創業精力和他現在投資新創公司的一些想法,我加上自己的經驗,有五點給還沒認清自己的創業者。其中不只是新創公司,老牌公司也是一樣:一、沒有覺悟就沒有改變;二、要不斷地找風口;三、找到 (你以為的) 風口,要有勇氣站上去才飛得起來;四、愛自己少一點;五、[創」是個過程,是個狀態。
我在 2009 年第 12 屆 IAF 國際引導者協會亞洲年…
「鬼殺隊的柱們這麼強,應該很有創新能力吧!」事實是怎樣呢?該怎麼評量呢?本篇就用《創新者的DNA:5 個技巧,簡單學創新》這本書裡提到的架構來探討。
你在建造長城還是拆毀長城? 最近讀了哈佛商業評論 2011 年夏季特刊…
網路產業、電子製造業或是傳統產業,「找痛點」這件事情似乎是全民運動,甚至是每一項新產品設計的火車頭。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找痛點」然後「讓用戶不痛」的確可以解決一些產品或服務上的缺點,提升用戶體驗品質,但更多時候是,「人們根本不覺得痛」,你要去哪裡找痛點?真正具有影響力的產品或服務,都不是從「痛點」出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