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布與大航海時代》作者是牛津大學名譽博士,有「美國文學之父」美譽的 華盛頓·歐文。我讀到這本書的卷一第五章,哥倫布還沒展開他的大航海冒險,作者 華盛頓·歐文 講到 哥倫布 確信往西航行可以抵達未被發現的陸地,於是那麼勇敢去繪製地圖和籌措資金的原因,有三個:(1) 根據事物的本質;(2) 嚮往博學作者的權威;(3) 看重航海者的報告。

這三個原因其實不是 華盛頓·歐文 整理的,是哥倫布的兒子 費南多「為了說明, ⼀個如此偉⼤的計劃是怎樣在微弱的論點上建構起來並逐漸明朗化的, ⽽且,也是為了滿⾜⼈們渴望確切了解導致」哥倫布 (我⽗親) 從事這項偉業的環境和動機的需求。」經由整理哥倫布的筆記和公文所得到的結論。

1. 事物的本質

哥倫布

… 將第⼀條確定為基本原則,即地球是⼀個⽔陸組成的球體或球狀物,可以從東向西環繞旅⾏,當站在地球兩端對應點時,⼈類可以腳對腳。

他相信,

這些空間… 主要位於亞洲的東部地區,也許⾯積更廣,甚⾄環繞全球,並抵達歐洲和⾮洲的西部海岸。橫亙在這些地區之間的海洋,…. 可能⽐當初預測的要⼩得多 。

如果承認這些前提,那就表明:如果順著⼀條直線從東到西,航海者就可以到達亞洲的末端,並發現任何出現在途中的陸地。

2. 博學作者的權威

⼀些文學作者的著述對 哥倫布 產⽣很⼤的影響,他列舉了 亞⾥⼠多德、 塞內卡 和 普林尼 等⼈的觀點,相信那些橫隔的海洋⾯積適中,容易跨越。即從 加的斯港 到 印度 僅需要⼏天的路程。

他還引述了 斯特拉博 的話,因為該作者也注意到海洋包圍著地球,在東⽅洗刷著印度的海岸,在西部則衝擊著 西班⽛ 和 ⽑⾥塔尼亞 的海岸。所以,只要⼀直沿著同⼀條平⾏的路線,就能輕易地從此岸抵達彼岸。

為了證實亞洲 (或者他總是稱之為 印度 的地⽅),遠遠延伸⾄東部,以⾄佔據了未開發的⼤部分區域,他引述了馬可·波羅 和 約翰·曼德維爾 的敘述作為佐證。

這些博學作者的經歷使他相信:

如果⼀直往西航⾏,⽤ 不了多久,就會將他帶到東⽅的海岸,或者抵達與此毗鄰的那些寬闊⽽富有的島嶼。

3. 航海者的報告

哥倫布 列舉了西邊存在陸地的各種證據,這些東西已經漂浮到已知世界的海岸邊。

他似乎特別重視來⾃⽼⽔⼿的信息中那些隱約閃現的光亮,因為他們近期才受聘去⾮洲海岸航⾏;他也關注那些來⾃新近發現島嶼居⺠的信息,因為… 他們所處的位置最接近地理知識的前沿。這⼀切都詳細地記錄在他的備忘錄裡,與他已經儲存在腦海裡的事實和觀點… 對應起來。

有哪些事蹟證據呢?譬如,

  • 為 葡萄⽛ 國王效⼒的領航員 馬丁·⽂森蒂 說,在 聖維森特⾓ 向西駛出 450 ⾥格之後,他從⽔裡撈出⼀塊雕刻過的⽊頭,其雕刻⼯藝顯然不是出於鐵製⼯具。由於風從西⾯吹過來,這塊⽊雕可能來⾃那個⽅向⼀些不知名的陸地。
  • 哥倫布 的妹夫 佩德羅·科⾥奧 在 聖港島 看見了從同⼀個⽅向漂來的⼀塊類似的⽊材。
  • 葡萄牙殖民的那些群島的某些島嶼曾經發現了從西邊漂浮過來的巨型蘆葦。(根據描述,哥倫布認為這種巨型蘆葦是托勒密所⾔、⽣⻓在印度的品種。)
  • 亞速爾群島 居⺠他們看見了被西⽅的風吹送⾄岸邊的巨型松樹幹,該群島的任何島嶼都沒有⽣⻓此類品種。
  • 被海浪拋摔在 弗洛雷斯島 岸邊的兩具屍體,其長相特徵與任何已知的種族都不相同。
  • 聖瑪麗港 ⼀位⽔⼿聲稱,在前往愛爾蘭的航⾏中,他看到了西邊的陸地,船上的同伴們將其視為韃靼國最邊緣的地區。

哥倫布的結論:在海洋西部存在未被發現的陸地

費南多 說:

他的⽗親正是在此基礎上,從⼀點推導⾄另⼀點,直到他得出結論:在海洋西部存在未被發現的陸地, 這些陸地有望抵達, 那⾥很富饒, ⽽且有⼈居住。

美麗的錯誤

作者 華盛頓·歐文 認為,激發哥倫布從事其壯舉最重要的觀點是排在第⼀位的那條原則,就是 哥倫布 認為當時所知的亞洲最東⾯,就在距離 亞速爾群島 不超過地球週週三分之⼀的地⽅。那⽚間隔空間在… 填滿了亞洲那些未知的邊⾓區域。

換句話說,哥倫布 把地球想小了!假如世界的周長如他所相信的那樣 (⽐普遍認定的短),那麼,只要向西航⾏適當的距離,就可以輕鬆抵達亞細亞海岸。

作者 華盛頓·歐文 說:

讓⼈稱奇的是,這⼀偉業的成功多少是仰仗兩個幸運的錯誤:⼀是亞洲以東那部分假想的延伸,⼆是假設地球⽐實際體積⼩。這兩個錯誤都是最有學問的學者和最淵博的哲學家造成的,但是如果沒有他們,哥倫布將很難敢於冒險嘗試其壯舉。

當然,在 哥倫布 那個時代,地球的周長仍然未知;沒有⼈知道海洋是否浩瀚無邊、不可跨越;⽐重和地⼼引⼒等定律也沒有確定,無法推算地球是否為圓形;環球之旅的可能性仍是未知;直到 哥倫布 第一次探險 (1492 年),哥白尼 的日心說 (1543 年) 還沒提出。

反思

哥倫布 錯誤地估計了地球的大小,認為地球比實際上小得多,這才給予他敢於出發的勇氣,這才開啟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如果他知道地球實際的大小,以及到達 印度 所需航行的真實距離,他還會選擇繼續出發嗎?

今天,如果我對某些事有點躊躇猶豫,是不是「我把地球想得太大、去 印度 的航行太遠」,以致於我根本無法出法呢?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