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發布了一份 2025 年人工智慧報告 (47 頁,免費下載)。先來看資訊圖表。
以下部分內容出自 ChatGPT 協作。
說說數據
1. 員工對於改變的準備超出主管的想像
- 3X:員工實際使用生成式 AI (genAI) 處理三分之一以上工作的比例,是主管預期的 3 倍以上。同時,有 70% 以上的員工相信,未來兩年內,人工智慧將改變其 30% 以上的工作內容。
- 1.4X:千禧世代比其他年齡層更熟悉生成式 AI 工具的機率高出 1.4 倍;他們預期工作流程會在一年內發生改變較其他年齡層高 1.2倍。
2. 公司需加速行動,員工信任領導能平衡速度與安全
- 47% 的高管層認為,他們的公司在開發生成式 AI 工具時進度過慢 — 即便已有 69% 的公司在一年多以前開始投入相關技術。
- 1.3 X:員工對自己公司的信任是其他機構的 1.3 倍,他們相信公司能善用生成式 AI。
3. 公司正在投資生成式 AI,但尚未達到成熟階段
- 目前僅有 1% 的公司認為他們的生成式 AI 投資已經達到成熟階段;但
- 92% 的公司有意在未來三年內進一步投資生成式 AI。
4. 領導者需要認識到推動生成式 AI 轉型的責任
- 2.4X:CXO 管理者 (C-suite) 更可能將「員工準備不足」視為公司採用生成式 AI 的障礙,這比他們將「領導層協調不力」視為障礙的可能性高 2.4倍;然而,實際上員工使用生成式 AI 的比例是CXO 管理者預期的 3倍。
- 48% 員工認為,「培訓」是推動生成式 AI 採用的最重要因素,但近半數員工感到他們獲得的支持僅屬「中等」或「低於平均」。
解讀數據
1. 千禧世代主導 AI 專業知識與適應性
- 洞察:千禧世代比其他年齡層更熟悉生成式 AI 工具 (高出 1.4 倍),且更有可能期待工作流程在短期內改變 (1.2 倍)。
- 意義:千禧世代具備更高的技術接受度和適應性,可能在推動公司數位轉型或智慧轉型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 行動:公司應更多地依賴這一世代作為 AI 推廣的內部倡導者,並設計針對性的工具和策略來強化他們的影響力。
2. 領導層低估員工準備的情況
- 洞察:員工使用生成式 AI的比例是領導層預期的 3 倍以上,且超過 70% 的員工認為 AI 將在未來兩年內顯著改變工作。
- 意義:公司領導者可能低估了員工對生成式 AI的準備程度,以及他們的創新潛力。
- 行動:領導者應更深入了解員工的需求與行為,並加速為員工提供適當的資源與技術支持。
3. 公司在生成式 AI 成熟度上進展緩慢
- 洞察:只有 1% 的公司認為已達到成熟階段,但 92% 的公司計劃未來三年加大投資,
- 意義:大多數公司在生成式 AI 的實施和成熟度上仍處於早期階段,缺乏全面的部署與整合。
- 行動:公司需要制定更明確的路線圖,快速提升技術部署速度,避免市場競爭落後。
4. 員工信任公司推動 AI 的能力
- 洞察:員工對公司在生成式 AI 上的信任度,比對其他機構的信任高出 1.3 倍。
- 意義:員工對於公司成功實施 AI 的信心是一項寶貴的資產,顯示內部對變革的支持度高。
- 行動:公司應善用這種信任,加強與員工的透明溝通,提升技術部署中的參與感。
5. 員工培訓和領導責任的落差
- 洞察:雖然 48% 的員工認為培訓是生成式 AI 採用的關鍵,但近半數員工感到支持不足;此外,CXO 比員工更可能將「員工準備不足」視為障礙。
- 意義:領導層對 AI 轉型的障礙可能存在誤判,忽視了員工真正需要的是適當的培訓與支持。
- 行動:公司應投資於全方位的培訓計劃,並鼓勵領導層加強對 AI 的主導與協作責任。
6. 公司需平衡速度與安全
- 洞察:47% 的高管認為公司在 AI 開發上進展過慢,但員工希望能夠在快速變革中保持安全性。
- 意義:公司必須在加速技術創新的同時,確保過程中的風險可控。
- 行動:建立透明的溝通機制和明確的安全規範,有助於獲得員工信任,推動技術快速實施。
結語
如果你是 CXO 有絕對決策權的人,不要再懷疑了,及早規劃與投入 AI。先行者會犯錯,也可能會消耗資源,但這些試錯成本都還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善用槓桿的威力,佔住優勢。
如果你是一般員工,不要再懷疑了,大膽使用 AI 吧 — 只要確保不觸犯公司的保密原則。如果你覺得公司對你的支持不足,那就花點時間花點錢,投資你自己吧。明年此時,你一定會感謝今天的你所做的投資。跨入 AI 的費用不貴 (不是要你花 200 美金/月),關鍵在於有心與願意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