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當天,我看到其他組的 setup。有三人小組,有五人團隊,有人拉著筆電、外接螢幕、熱鍵板、行動網路一應俱全。

而我呢?一個人,兩台電腦  —  PC 加 Mac。

當我站在展區的角落,打開那個我花了十天生出來的 Demo,我其實沒有覺得自己輸了。我反而有點想笑,因為 — 這十天,我真的就是「一人開發」。

從企劃、架構、對話設計,到後端串接、資料驗證、UI 排版,全部都自己來。這種生活,說實話,一點都不浪漫。

不是「個人英雄」,是「只能自己來」

很多人聽到我自己一人完成時,會露出驚訝的表情:「你一個人做?」

但我知道,這不是我多厲害,只是因為我沒有人可以靠。

沒有同事、沒有技術顧問、沒有 UX 設計師、沒有專案經理。

我有的,是:ChatGPT、YouTube、文件說明,還有一股不願放棄的倔強

這不是什麼英雄旅程,比較像是:

腦子裡浮現一個初始想法 → 貼給 ChatGPT 寫個 Prompt 初稿 → 拿去 Bolt 試一版 → 改 → 試 → 接到 n8n → 設 Webhook → 出錯 → 查 log → 回頭檢查,是前端錯?還是後端爆?→ 重跑 → 再改一版

然後,可能成功,也可能什麼都沒有發生,比較慘的是 UI 會在改動的過程中,突然大跑版,然後要返回 (Rollback) 前一個版本。

這就是我每天的日常。不是在炫耀孤單,只是習慣了這種節奏。

一個人做,節奏比技術還重要

對我來說,一人開發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節奏控制。

我沒有 daily standup,沒有主管追進度,也沒有夥伴催進展。唯一能逼我的,是:倒數的比賽日曆和自己那顆還不願放棄的心。

我曾經一整天只寫出兩次 Prompt 去測試,因為卡住;也試過一天寫出十個邏輯流程,因為腦袋突然通了。

但我始終要求自己:每天至少要完成一件具體的小任務,例如:

  • 完成一份知識庫文件
  • 建完一個 RAG 模組
  • 改完一組回應顯示效果 (JSON or TEXT)
  • 成功把資料存進資料庫
  • 清掉 UI 上一個小 bug…

這種節奏,不酷,卻很有效。

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進度,其實撐住了整個開發流程。

一人開發,不能靠爆發力,只能靠小步積累。有時我甚至會對自己說:

「今天做到這裡就好,不用想太多。」

然後關掉電腦,讓明天的自己,還願意打開它。

不是孤單,是清楚

做著做著,我突然明白,這種「我獨自升級」的狀態,其實有它的自由。

  • 沒有人質疑你這個功能有沒有用;
  • 沒有人否決你的架構不夠漂亮;
  • 沒有人因功能取捨來找你吵架;
  • 沒有人告訴你「這不可能」;
  • 也沒有人要求你「一定要這樣做」。

只有你自己,不斷地問自己:「樣能不能跑起來?」

如果能,你就繼續;如果不能,就再想想有沒有別的方法。

這不是一種浪漫,是一種成熟。

我知道自己有多弱,但我也知道:

我願意面對,而不是逃開。

一個人,也能完成一場升級

我還記得某一晚,我終於把一條對話流程跑通。

螢幕上出現順利的回應那一刻,我沒有拍照,也沒有發限動,因為沒有人可以分享。我只是對著螢幕笑了一下,然後關掉電腦,走去洗碗。

這就是我,一個人,兩台電腦,一場升級。

沒有人幫我準備糧草,沒有人幫我擋子彈,也沒有人陪我走這段路。

但我還是上場了。還是破了一關關的關卡。還是撐過了那幾個想放棄的夜晚。

不是因為我很強,而是即使不強,卻仍願意開始

我獨自升級,不是因為我有什麼特別的天賦,也不是因為我意志力超強。而是因為我心裡有個聲音,一直在提醒我:

「你已經開始了,那就繼續下去吧。」

就算慢、就算組不起團隊、就算得一個人拆、一個人拼、一個人 Debug,我還是做完了 Demo。

這就是我這十天最真實的紀錄:

我一個人,但我沒有退場。

Similar Pos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