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故事還是實驗?看完讓你下巴掉下來
「跳蚤效應」和「濕猴理論」是兩個經常被引用被講解的「實驗」,但這是真的實驗結果嗎?或,那只是寓言故事呢?我不是要對喜歡喝心靈雞湯和勵志小品的人潑冷水,但我更建議去追求真相,至少要瞭解事實吧。
「跳蚤效應」和「濕猴理論」是兩個經常被引用被講解的「實驗」,但這是真的實驗結果嗎?或,那只是寓言故事呢?我不是要對喜歡喝心靈雞湯和勵志小品的人潑冷水,但我更建議去追求真相,至少要瞭解事實吧。
三個重點:(1). 採訪時要放手,別控制、別操弄,這樣才能累積事實;(2). 寫作時要讓已經吸收的內容自然呈現連結,控制是必要的;(3). 別摻了自己的想像進入研究對象的脈絡,避免和研究成果談一場自嗨的戀愛。
這是一個評估將上海的法式牛排館帶進杭州的熱門商場開店的故事。裡面可以看見「靠統計分析」和「憑行為脈絡」決策的差異。正如我是個在企業裡的偽人類學家,我推薦許多人去讀《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這本書,因為能看見強調質性研究與行為脈絡的厚數據 (Thick Data) 在商業環境中的威力。也推薦去讀《策略就像一本故事書》第五章的案例,或是第七章將厚數據落實在商業策略的十項總結原則。
能跳脫投影片束縛的課程是個好課程;
能邊寫邊整理邊講解的老師是好老師;
能讓人看得懂的又記得住的筆記是好筆記。
「南轅北轍」這句成語典故出自於《戰國策·魏策四》,故事裡的行為模式在今日的組織裡依舊常見。至少那些「自我感覺良好者」和「裝傻到底者」就是。這提醒了創新者要注意的事情。
看完《Doctor X》第一季之後,我對於大門未知子醫生說:「我是不會失敗的。」這句話印象極為深刻。在劇中,每當大門醫生這麼說時,她的醫生同行覺得她很驕傲自大,畢竟這是攸关性命手術開刀的大事,而等待健康重生的病人卻在她堅定的眼神中得到安慰。當然這是戲劇效果。在真實世界裡,沒有人是不會失敗的。但…
我背對著這名男子,想著他和電話那頭那個人的對話,想著他那個大布袋裡的東西,有點感傷,心情有點被觸動。西二旗地鐵站到了,車廂門打開,一股冷空氣灌進來,我低著頭走出車廂,沒再回頭,但我知道那名男子會繼續坐這班地鐵到他的下一個項目目的地去,帶著他的皮箱,和那個大布袋。
這是關於「有情」、「在乎」和「來得及」的三個故事,我在其中學到:一、親朋好友只要能夠聚在一起,就抓住機會,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時間;二、學習在乎身邊的人,以誠相待,以禮相親;三、除了自己的工作,一定還有看似不相關的人和事情我們可以貢獻能力的地方。一句話總結就是:因為有情,所以在乎,所在來得及的時候,做你能做的事。
先從三個故事開始,從大偵探福爾摩斯的辦案過程學習設計研究。我發現,除了那些非常人所能的記憶力之外,觀察力、連結力、直覺力、推論力和假設力都是我們可以學習與鍛鍊的。他以極其簡單的方式開始:用看的、用聞的 (smell) 、用聽的 (listen)、用摸的 (touch) 和用嚐的 (taste)。以觀察為基礎出發點,再逐步擴展其他能力。
我設計過很多不同團體的設計思考工作坊,每次工作坊結束前的回顧與分享,參與者常常會提到 Go Out Of the Building 這一段給他們的衝擊。以體驗設計思考流程的目的而言,我覺得很棒,但我也提醒他們平日就要學習提高敏感度,察覺身邊正在發生的人事物。
15 個小時的返家路
10 句演講者在講台上避免說出口的話,我犯了其中幾點,自我檢討了一遍。
粉絲,不會跟你計較那麼多,差一點點沒關係。就當是挺你的;他們在意互動的過程。他們觀察你的一言一行,發現你的缺點會當面跟你説;他們在你遇到困難時,願意給你時間改正,甚至跟你共度難關,幫你決問題;在你犯錯的時候,他們要的是真心誠意的道歉。如果你把他們當作消費者,跟他們斤斤計較,他們也不會挑剔到讓你好過不到哪去。
情境 ≠ 預測 ≠ 願景。服貿協議的爭論在於搞混這三件事。預測,是從現有的觀點推論出不太令人意外的未來。願景,是一個期望的未來。情境是仔細思考過後,回答以下這兩個的答案:「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或「如果 … 的話,那情況會如何?」。
電梯談話 (elevator pitch) 是快一種快速簡潔的摘要,用以說明人、產品、服務、組織,甚至是價值主張,通常只有 30 到 90 秒的時間。但誰說「電梯談話」只能用說的?透過用精煉的漫畫總結出價值宣言,創業者或專案管理者都能中獲益。無論是什麼方法,都別忘了說個幽默、簡單讓人一眼看懂的故事。
Baby、Body、Boys、Foul、Girls、Happy、Heart、Home、I Love You、Kiss、Lonely、Love、Money、Rain、Sad、Sex、Sexy、Smile、We Us、Weed
C.S 路易斯和J.R.R.托爾金 如果少了 Inkings 讀書會 這個創意圈,可能根本就不會有後來的傳世作品。《魔戒》和《納尼亞傳奇》都不是獨自依靠曠世奇才完成的作品,而是由一個協作圈子打造出來。因此,即使像寫作這種看似百分之百獨自進行的活動,仍然離不開協作的貢獻。想有更多的創意就從加入或創建協作平台開始!
一則報導 Facebook 被英國青少年拋棄的文章,引發我對資料來源的好奇,追查下去,才發現裡面大有文章…
有這種經驗嗎:
遲遲無法決定一件事情做或不做,以致於讓自己一直處在「未來不確定」的感覺之中,直到有一天,你決定做 (或 不做) 那件事,然後一切都開朗了起來。但是,你卻感到失落,因為那長時間與你相伴的「不確定感」在你下決定時的剎那不見了。你茫然、你難過,甚至你懊悔當時沒能好好跟那感覺說再見。
2012 年 2 月製作的偽 ASUS Trio 廣告 (當時真的有人…
自己是這樣或看過別人這樣嗎? 站在書店裡拿起一本書,瀏覽了目錄、翻了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