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企業裡的偽人類學家

成為企業裡的偽人類學家

這些病患當初在面對心臟疾病時,是不是就像工廠工人面對金融風暴時的心態,越想理性地分析,越覺得不想看見或承擔最後的結果。而工人們藉由集體對抗鬧鬼這件事來轉移焦點 (或稱疏導),病患則是藉由每天吃藥這個儀式代替了。

或許是這樣的轉移,使得原本對於再度發病、危及生命的恐懼、焦慮和不安也因此找到一種抒發的出口,進而轉化成「就算發生不幸,我有錢處理就好」的說辭。

為自己定價前,先建立信任
|

為自己定價前,先建立信任

拿你應得的,而不是拿別人認為你值多少才支付給你的。但我们不这么做,因为我們經常短視近利。以致於我們不敢要求與我們所創造的價值相稱的價格,怕會連本來可以有的到最後一點也不剩。與其感到價值被低估或不受尊重,不如你專注於建立個人信譽和可操作的產品或服務,讓其他人認為是更有價值。

App 體驗設計師必備的設計工具… 我也在用著

App 體驗設計師必備的設計工具… 我也在用著

在創新引導的場合裡,我的經驗是:
雖然每個人說的字詞都一樣,但事實上,每個人真正想的都不一樣。
要整合眾人的思路,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大家「畫出來」。當然,每次都有人扭扭捏捏地說自己不會畫。但是,只要多用一點點創新引導者的權力 (別跟我爭論引導師中立不介入的立場) 推一把,然後花點時間等待參與者動筆,通常效果都會很好。

人工智慧 (AI) 不吃飯

人工智慧 (AI) 不吃飯

人人都在談 AI,彷彿不談 AI 就是落伍,這樣想也沒錯。的確,AI 的應用早已擴及金融、醫療、工業、資訊等等各個領域,但別忘記,AI 並非萬能,並不是所有 AI 的判斷就不會出錯。

至少,在這個故事裡,你應該知道了,光靠數據判斷,如果沒有去燒烤店的這一頓,腦蓋打開才發現所準備的術式不對,那才真是大勢不妙。

【我在引導現場】AI 行業應用的基礎知識
|

【我在引導現場】AI 行業應用的基礎知識

AI 很熱門,但大部分人認為要入門很難,或許是他們都想到 AI Scientist 這角色吧!其實,如果你是 Domain Expert,擁有該領域的專業知識,找到能合作的 AI Scientist 也很不錯。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於跨技術和商業,為他們搭橋 (Bridge),那從 AI Facilitator 切入也挺不錯的。

焦點小組與問卷調查無法告訴你的事
|

焦點小組與問卷調查無法告訴你的事

人們說什麼沒關係,真正重要的是看他們做了什麼。不要光靠焦點小組或問卷調查的片面之詞就做出判斷。
我是稟持著這樣的理念:在每個研究中,自己先要對人、對事、對物有感覺,然後才會被感動,然後我才能去行動。唯有如此,我才有可能設計出能感動其他人的產品或服務。

即兴力:催生团队创意与创新的金钥匙
|

即兴力:催生团队创意与创新的金钥匙

YES, AND 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开启了一个让我们能够探索未来的可能性的世界。
如果我们能够多多操练 YES, AND,并且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那些基础的即兴原则,那么,我们的未来就有无限多的可能,面对 VUCA 的世界,我们将展现更多更大的勇气。
练习即兴,就像做运动,练久了,就会有肌肉记忆。这肌肉记忆会在适当必要的时候,助你一臂之力。

單車周轉效率低才是 oBike 的問題所在

單車周轉效率低才是 oBike 的問題所在

無論新創不新創,商業的本質還是必須回到「投入現金,賺取現金」上來看,這背後通常可以「效率」來解釋,或大家常聽到的「週轉率」。最近因停車位和是否佔用公用資源營利的爭議而被討論的 oBike,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每台單車的使用率,也就是剛剛所說的效率。

腦要全部洗掉

腦要全部洗掉

「忙」絕對是個藉口

是啊,「老闆們比較忙,」所以上課、接受新事物、新技術、新商業模式衝擊的都是老闆們所謂的「同仁」,就是沒有老闆本身。

但真正在組織、流程、資源分配上有實質影響力的,不正是那些認為別人需要去把腦洗一洗的主管們嗎?

老闆們啊,不洗自己的腦、不革自己的命,只拿同仁開刀,這樣好嗎?

蛇油治百病?設計思考也是… 你確定嗎?
|

蛇油治百病?設計思考也是… 你確定嗎?

不是以為自己去上個課就知道、就學會了;公司不要以為派幾個人去參加工作坊之後就算學會了,然後在公司裡面掛上招牌開始招生授課。學習是必須的,但最後要能適切地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才算是「有效」,否則學再多都是無效的。認識自己,找到合適的方法和工具,否則到最後,無論你怎麼看,這些老師都像是在賣蛇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