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就是你沒預料到的事
如果你認為在你有明確的預測之後才為風險做準備,那麼風險就會變成危險。你得預期風險就是會出現,只是不知道何時何地出現,這樣好過你完全依賴預測行事。因為,預測這件事,要嘛是胡說八道,要嘛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預期 (expectation) 和預測 (forecast) 截然然不同。因此,在這個世界上,無法預料的事物才叫風險,預期比預測更有價值。
如果你認為在你有明確的預測之後才為風險做準備,那麼風險就會變成危險。你得預期風險就是會出現,只是不知道何時何地出現,這樣好過你完全依賴預測行事。因為,預測這件事,要嘛是胡說八道,要嘛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預期 (expectation) 和預測 (forecast) 截然然不同。因此,在這個世界上,無法預料的事物才叫風險,預期比預測更有價值。
The apparent problem probably isn’t the real problem.
顯而易見的問題可能並不是真正的問題。
「知先行後」是常態,尤其是越複雜、越不瞭解的主題,越需要在行動前瞭解狀況。
但企業往往以沒有足夠的資源 (時間、金錢和人力) 為由,在不甚瞭解時就開始採取行動,有時候會「賓果」「正中紅心」,更多時候卻是「白費功夫」「打水漂」。即便如此,也要能做到「行先知後」,不要只行動而忽略檢討行動的成敗。
如果當下的限制條件更多,採用「邊知邊行」也是一種方法,知與行頻繁地對焦,確保方向趨近一致。
如果是限制條件多,參與方也多,那麼採取「行先知輔」(臺北體育館品牌空間再設計案的經驗) 也是可以的。
實務上總歸一句話:「知行合一」是我們追求的最高境界,若力有未逮,「知先行後」、「行先知後」或「行先知輔」都是可行的,保持彈性向前行。
在面對新經濟的挑戰時,過去經驗法則、過去成功經驗已經無法確保未來的存活,唯有企業與個人的「邏輯思考」能力才是決定存活與失落的關鍵。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養成邏輯思考的習慣,所以就缺少了能夠解決問題的思考路徑。大前研一提醒我們要注意自己的「思考路徑」。
本文概述了大前研一的思考路徑。
奇異博士說:「要控制它必須先放棄控制它。」莫度說:「要集中精神,去想像。在腦海中勾勒出目的地,目光要超越你眼前的世界。想像每一個細節。」《奇異博士》電影的兩句話,正好呼應敘事性新聞寫作的兩套對立技巧:「在採訪的時候,你必須放棄控制,這樣你才可能積累起事實;在寫作的時候,你又必須瘋狂地控制這些事實。」
不只是工作上的學習 (,例如我才剛開始上 Python),在我的朋友圈裡,他們開始學習潛水、3D 列印、桌遊、烹飪、編織、黏土手工藝、跑步、生酮飲食、健身…。這些不都是很棒的學習嗎!
別人會用是否拿到金牌評斷你的人生,你卻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關鍵時刻做出重要決定。縱使別人會用是否拿到金牌評斷你的人生,你卻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關鍵時刻做出重要決定。
You stand to learn the most when the probability of the expected outcome is 50%, i.e. you don’t know what to expect.
什麼時候學習效果最好?就是當你預期結果的可能性只有 50% 時。也就是,當你不知道要預期什麼的時候。
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最重要的是永遠保持戰鬥的姿態。人生的彎路很多,我不是叫你要不斷地跳槽,而是認真面對每一次轉變 (彎) 的機會,這就是保持戰鬥的姿態。因為「人生沒有白走的路」的前提是必須「認真」。
「為了更好地認識未來,我們必須忘掉過去。」 ~C. K. Prahal…
《天菜大廚》Adam Jones 說:Chef should strive to be consistent in experience, but not consistent in taste… It’s like you are always headed to the same place, but you got to find new and dangerous way of getting there.是說:主廚該追求的不是『口味』, 而是『經驗』。就像你每天都要去同一個地方,你能不能走條新路或換個帶點冒險的方式。我作為創新引導者,追求的是掌握創新流程,去創造新的、獨特的、讓人印象深刻的體驗。
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要在企業或組織裡被廣泛應用是不容易的一件事,總要有些像 Bill Borucki 的傻子一般的堅持。如果你的公司有這樣的傻子,你要珍惜這樣的資源,為他開創空間和時間。因為設計思維不是和這個世界比「快」,而是看誰能累積地更厚實 (厚積),看誰能在這樣的基礎上更靈巧地因應變化 (薄發)。
這個工作坊我玩得很開心,參與者也很盡興,我知道其中的關鍵就在於「心流 (Flow)」被引導出來,貫穿整個時間和空間。事後回想起來,我不太記得我是怎麼帶領每一個遊戲的。我沒在投影片上寫任何遊戲規則,卻能把每一個細節印記在腦海中,清楚地講解並示範每一個遊戲;我也也太記得遊戲之後的反思是怎麼開始或結束的,只知道我把握 ORID 的對話原則,讓參與者安靜地連結現場所看所聽所學和日常工作或生活的關係。
It’s not your developers slow…
Accumulating your learning. One day it all comes together and you have an impact.
學習,累積… 學習,累積… 有一天你就會看見它們都聚在一起,幫助你克服眼前的挑戰。
體力是基本條件,最後走完的關鍵在意志力。~ 曾憲鈺 再把《勇氣,在山盡…
我是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的讀者,很欣賞彭教授收集資料、剖析與連結資料…
繼上一篇談到的《買我!-從大腦科學看花錢購物的真相與假象》這本書中第七…
在前一篇〈價值是一種 fu〉文章中提到了「價值」這個概念,正好搭上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