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師都不老師了,還總什麼總
只要你能站在任何講台上演講或帶領一場工作坊,聽眾或學員在結束後圍上來都會喊你一聲「X 老師」。只要交換了名片,就會有人叫你「X 總」。別被唬了,那只是一種稱呼,跟「你是誰」一點關係也沒有。
只要你能站在任何講台上演講或帶領一場工作坊,聽眾或學員在結束後圍上來都會喊你一聲「X 老師」。只要交換了名片,就會有人叫你「X 總」。別被唬了,那只是一種稱呼,跟「你是誰」一點關係也沒有。
看完《Doctor X》第一季之後,我對於大門未知子醫生說:「我是不會失敗的。」這句話印象極為深刻。在劇中,每當大門醫生這麼說時,她的醫生同行覺得她很驕傲自大,畢竟這是攸关性命手術開刀的大事,而等待健康重生的病人卻在她堅定的眼神中得到安慰。當然這是戲劇效果。在真實世界裡,沒有人是不會失敗的。但…
在第一次去體驗滑雪之前,我就聽了太多人說著滑雪摔傷、扭到手、扭傷腳踝或骨折的經歷。在滑雪道上的前幾分鐘,我開始害怕且呼吸急促,深怕自己在陌生的城市骨折或摔傷…
應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服務設計與體驗策略學程邀請,分享《服務設計中的精益思維》主題。我節錄出重要的投影片並加以說明。有精實思維和服務設計的核心思維、有北京地鐵和 Amazon 的案例、有精實原則和服務設計工具概述。
上周末应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服务设计与体验策略学程之邀,分享《服务设计…
It’s not your developers slow…
這是關於「有情」、「在乎」和「來得及」的三個故事,我在其中學到:一、親朋好友只要能夠聚在一起,就抓住機會,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時間;二、學習在乎身邊的人,以誠相待,以禮相親;三、除了自己的工作,一定還有看似不相關的人和事情我們可以貢獻能力的地方。一句話總結就是:因為有情,所以在乎,所在來得及的時候,做你能做的事。
我設計過很多不同團體的設計思考工作坊,每次工作坊結束前的回顧與分享,參與者常常會提到 Go Out Of the Building 這一段給他們的衝擊。以體驗設計思考流程的目的而言,我覺得很棒,但我也提醒他們平日就要學習提高敏感度,察覺身邊正在發生的人事物。
Without good empathy works, you’re just got a slightly above average heart-rated brainstorming session.
沒有同理心研究支持的腦力激蕩工作坊,最後的結果只是一場熱鬧有趣的活動罷了。
Accumulating your learning. One day it all comes together and you have an impact.
學習,累積… 學習,累積… 有一天你就會看見它們都聚在一起,幫助你克服眼前的挑戰。
10 句演講者在講台上避免說出口的話,我犯了其中幾點,自我檢討了一遍。
既使只是一個人數少少規模小小的產品團隊,一旦把它放到龐大的組織體系中,難免會沾染上一些名門大戶的官僚氣息。要讓大組織裡的小團隊以創業者角度思考,試試以下四個方法:不要浪費時間、假設為先,實驗隨後、憑感覺走下一步、發佈實驗成果。
如果你決定堅持自己是對的客戶是錯的,那也行,就是 fire your customer 而已,但別忘了,同時,你也啟動了客戶 You are fired 的機制。
本文講解 Event Charter (活動六宮格) 的使用方法,幫助引導者更好地釐清活動目的和設計流程。六宮格是:Project Objectives、Event Goals、Sponsor、Participants、Preparation 和 Event Sessions,相互關連、彼此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