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位」概念的迷思
如果公司的流程一團亂,工作任務分配不清,沒有好的監督與審核機制,就不要一天到晚洗腦員工要補位。
當然,我也希望能讓團隊成員像即興劇演員一樣的補位,但在那之前,請先把「流程」分析清楚。
我把「願景」當作「北極星」,指引旅程方向,其他是旅程中的行囊,幫助我到達那地方的工具和方法。
如果別人問我,我要去哪裡,我會把願景告訴他。但如果有需要,我會把行囊打開,給他看看裡邊都有什麼。
領導者要學習的,不是花時間去克服或戰勝恐懼。
而是學習帶著它上場,學習與它共處,
只不過別讓它成為你行事判斷的核心驅動力。
說 YES, AND 就是去貢獻。作為領導者,你的職責就是去貢獻。
市場買菜是用經驗標準在找;當你說接班人難尋的時候,又是用什麼標準在尋找呢?難道你真的相信,台積電找不到張忠謀的接班人嗎?又或者,誰規定一定要找跟張忠謀一模一樣的領導者呢?不止台積電,台灣幾個老牌企業也是如此。
人生不盡是握有一付好牌在手,反而經常是要把一副爛牌打好。
→ 不管好牌爛牌,都得出牌打牌。
你是我的船長, 我是你的夥伴。
我願意睡在有害蟲的底艙裡, 啃著壓縮餅乾, 那時, 我仍然心懷感恩。
當海浪要吞滅我們的時候, 如果任務需要, 我也會站在甲板上, 向你行軍禮致敬。
我從前以為人漸蒼老,是因為他們公務壓力艱鉅,得做困難的決定。現在,我認為是他們有所體悟:他們人生的輝煌時刻,可能沒有他們期望的那麼輝煌,因為真實世界開始現形。
不是以為自己去上個課就知道、就學會了;公司不要以為派幾個人去參加工作坊之後就算學會了,然後在公司裡面掛上招牌開始招生授課。學習是必須的,但最後要能適切地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才算是「有效」,否則學再多都是無效的。認識自己,找到合適的方法和工具,否則到最後,無論你怎麼看,這些老師都像是在賣蛇油的!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誰,只看見別人怎麼把事情做好就囫圇吞棗地有樣學樣,最後勢必一事無成。
聲勢浩大地開始,落寞地草草收場。
認清你的角色與任務,採取最好的行動。
打者擊中球,目標只有一個:上壘。所以必須奮力向前衝。
如果打擊者在場上還要當裁判,那麼他就無法專心一意地盯著壘包,就無法完成使命。
總裁為其「失言」道歉,群眾舉證「打臉」。這又是一個莫名其妙、沒有交集的各取所需、各暢其言。這種講著不同語言、完全沒交的自我陳述要持續多久?告訴你,會很久很久。只要大家學不會「聽懂對方要說的」,就會很久很久,「慣老闆」和「爛草莓」的世代爭執就無法找到解決的立足之地。
一則簡單的小學數學題,看到:「1 的定義」有多麼重要!如果沒釐清定義,會演變成還沒討論,結論就出來了。
事先準備,是你最好的防備。如果你知道總有一天你會遇到麻煩,何不事先準備好?
如果方向是對的,那麼,堅持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有人問:「我們已經開始開發產品了,有必要做嗎?如果要做,還來得及嗎?」你怎麼回答?這篇文章最後,我的回答是:「當然來得及,只要想做使用者體驗研究,無論在什麼階段都可以,因為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學習,只要用對方法,這些研究就能為產品帶來價值。」
DO it or NOT. There is no TRY. 心裡想著…
別人會用是否拿到金牌評斷你的人生,你卻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關鍵時刻做出重要決定。縱使別人會用是否拿到金牌評斷你的人生,你卻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在關鍵時刻做出重要決定。
「南轅北轍」這句成語典故出自於《戰國策·魏策四》,故事裡的行為模式在今日的組織裡依舊常見。至少那些「自我感覺良好者」和「裝傻到底者」就是。這提醒了創新者要注意的事情。
You stand to learn the most when the probability of the expected outcome is 50%, i.e. you don’t know what to expect.
什麼時候學習效果最好?就是當你預期結果的可能性只有 50% 時。也就是,當你不知道要預期什麼的時候。
人生不是線性的,不要以為一班車就能把你從現在的位置帶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最重要的是永遠保持戰鬥的姿態。人生的彎路很多,我不是叫你要不斷地跳槽,而是認真面對每一次轉變 (彎) 的機會,這就是保持戰鬥的姿態。因為「人生沒有白走的路」的前提是必須「認真」。
Forget About Setting Goals (設定目標). Focus on System (關注系統) Instead。因為 1. 目標降低幸福感;2. 目標與長期發展相互抵觸;3. 目標讓你誤以為你能掌控不可控之事。有目標很好,但專注在系統上更好,享受每一個當下的過程,保持簡單、專注和堅持,目標自然成就。